科技日報記者 羅云鵬 通訊員 李曉謀
5月10日,深圳技術大學成立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。據悉,該研究院將以解決產業“卡脖子”技術為核心目標,培養醫工交叉復合型人才,賦能醫療器械產業及醫療衛生事業,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臺,服務地方經濟和民生福祉。
深圳技術大學副校長梁永生介紹,依托深圳坪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優勢,成立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,既是貫徹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具體行動,也是服務地方經濟和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。
該研究院是深圳技術大學首個“彈性配置”的研究院,通過整合深技大健康與環境工程、中德智能制造學院、大數據與互聯網學院、城市交通與物流學院等學科資源,聚焦高端醫療裝備、智能助力助老助殘裝備、醫療大數據與醫療信息系統、跨尺度診療裝備與系統四大發展方向。
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慶虎等10位院士、行業領軍人才領銜的戰略咨詢團隊,以及解放軍總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張立海等15位臨床醫學、人工智能等領域權威專家組建的科技專家委員會,為研究院發展提供指導和支持。
該研究院執行院長匡紹龍表示,“我們將推進各類科學技術研究,如手術機器人、腦機接口與人機交互技術、健康與慢病管理信息系統、微納米診療裝備等,助力新型、新興醫療器械研發,助力智慧醫療和康復養老產業發展?!?/p>
據悉,為聯合行業產業力量,該研究院以副會長、會員單位等身份加入深圳市生命科學行業協會、深圳市醫院管理者協會、坪山區醫學會、坪山區醫藥產業發展協會。
該研究院還牽頭成立了“醫工交叉創新聯盟”,聯合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科研任務部、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、深圳市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、深圳市易電能源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研究機構、行業協會/學會、產業園、醫院、企業。
當日,“康復輔助器具產學研融合發展”“大健康智能終端融合創新研究中心暨智慧醫技訓練營”“深圳技術大學附屬福永人民醫院醫工交叉創新基地”等3個重點項目首批簽約,將通過市場化運作,推動技術轉化與產業孵化,力爭成為全國醫工交叉領域的標桿平臺。
(受訪者供圖)